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打造生态渔业“开化样板” 科技助推山区26县乡村振兴工作

微信图片_20220422093008.png

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省委十四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关于支持山区26县乡村振兴的意见》文件精神,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衢州市开化县率先开展鱼类“生态净养”技术攻关研究,制定了1套养殖技术规范,利用当地优质水资源提升池塘养殖商品鱼品质并进行示范推广,推进水产品优质优价和农民增收,为助力山区“共同富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优化提升“生态净养”所需的特定养殖水体。根据前期采样数据,山区水体绝大多数属于III类水体,水质状况优良,但仍然存在pH偏低、寄生虫偏多等问题,科技人员通过设置源水处理区,调节pH至7.5左右,采用生态方法杀灭寄生虫,为鱼类“生态净养”提供适宜的水源基础。

二是确定“生态净养”时间、水温、密度等关键技术参数。针对现阶段“生态净养”模式存在净养品种、暂养时间、净化水温、放养密度等人工调控技术参数不清的问题,通过对比研究确定了不同养殖品种生态净养最佳净化时间、水温和密度等核心指标。同时筛选出1株好氧反硝化菌,制备成微生态制剂,通过定期泼洒,有效改善“生态净养”水体水环境,净化鱼类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有效提升商品鱼的品质和市场售价,实现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为山区渔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三是构建针对性强的水体循环利用及尾水处理技术。通过分析“生态净养”过程中养殖水体和外排尾水的水质状况,针对性提出了养殖水体循环利用和尾水处理技术,实现了养殖水体循环利用率达85%以上,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最大程度减少“生态净养”模式对山区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山区养殖业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