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湖举办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承办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XFF65519.jpg

10月22日,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承办的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2025年度工作会议在湖州召开。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湖州市人民政府、湖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领导,以及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共78家成员代表近15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玉梅主持。

湖州市领导沈忠平在致辞中代表湖州市政府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表示,湖州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坚持种业创新、智慧养殖和全链发展,积极探索渔业科技创新发展路径,实现2024年全市渔业产值突破百亿,居全省首位。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全国渔业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湖州经验”。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良伟代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浙江渔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浙江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和智慧农业引领区建设,坚持渔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形成了黄姑鱼“全雌1号”等34个国家审定新品种、13项生态高效养殖技术、106家数字渔场和未来渔场等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建成了院士工作站、国家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了溪流性鱼类、中华鳖、罗氏沼虾等一批特色产业链。“十五五”期间,浙江将以渔业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深入推进良种化、生态化、设施化、品质化、数字化“五化”联动,加快培育渔业新质生产力。

会上,6家单位作交流发言。其中,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张海琪以《协同推进罗氏沼虾全产业链发展》为题,系统概括了全国罗氏沼虾产业链发展概况,从“聚力种业强基,培育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罗氏沼虾新品种”“聚力健康养殖,开发可转化产品”“聚力节能减排,创新低碳环保技术”“聚力扩面提质,推进‘南扩西进’计划实施”四个方面介绍了研究所在罗氏沼虾领域的工作进展。

今年恰逢国家渔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的第十周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国辉在总结发言中,系统回顾了联盟十年来在打造引领渔业科技创新协同高地和筑牢服务渔业现代化供给源头等科产融合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并从打造体系化创新平台、攻坚核心关键技术、聚力突破单点制约等三方面对联盟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展望。他强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愿与全国渔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同仁们携手并肩,在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司的领导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世界渔业强国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科技与市场加工处处长曾昊处长在讲话中对联盟在前沿技术攻关、产业支撑能力、创新体系效能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并对联盟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四点具体要求,一是需求要实,必须紧扣行业宏观需求,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二是目标要准,必须将水产品质量安全置于突出位置,积极回应社会公众期待;三是创新要合,必须深化科技与产业融合,构建从研发到应用的一体化创新链条;四是成果要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确保科技成果能够切实解决产业痛点。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浙江东裕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示范基地、浙江运弘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长兴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至朋友圈。